2024, 14(4):393-395.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01 CSTR:
摘要:整体整合医学简称整合医学,自2012年正式提出,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方法日趋丰富,成为医学发展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本文提出整合医学的十大主张,从认识论和方法学上阐述了整合医学的内涵和外延,以期实现现代医学的升维转型和自适应进化。
2024, 14(4):396-400.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02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来那度胺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道某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来那度胺致肝衰竭患者的诊治过程,并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截至2024年4月1日),收集相似病例的主要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用法用量、应用来那度胺至肝损伤发生的时间、临床处理、转归等),结合本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6例来那度胺致肝损伤患者,其中1例患者性别和年龄未报道,其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50~93岁,中位年龄57岁;多发性骨髓瘤(MM)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6例患者中,病例1表现为明显的胆汁淤积,病例2为伴轻度肝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急性肝炎,病例3为急性乙型肝炎相关肝功能衰竭,病例4为无症状的转氨酶升高,病例5为急性肝损伤。病例6为本文报道病例。6例患者中有4例伴有肾功能不全,表明肾功能降低时更容易发生肝毒性。肝功能损伤可发生在来那度胺用药后的第1或第2个疗程。肝功能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为28(8~54)d。停用来那度胺、对症支持治疗后,肝功能标志物水平逐渐降低,肝损伤症状得到缓解。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MM或MDS患者使用来那度胺化疗后均有发生肝损伤的可能,尤其是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停药后对症治疗,临床症状均可缓解。
2024, 14(4):401-405.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03 CSTR:
摘要:目的 分析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卡度尼利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肝炎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卡度尼利单抗和维迪西妥单抗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回顾1例晚期膀胱癌患者使用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导致免疫相关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治思路、治疗结局,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恢复,免疫相关性肝炎分级降至1级以下。结论 免疫相关性肝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医生应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免疫相关性肝炎并给予早期治疗,以预防严重不良反应。
2024, 14(4):406-410.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04 CSTR:
摘要: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导致的免疫性脑炎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中占比较低,而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本文报道1例结肠癌患者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后,第3天即出现反应迟钝、口齿欠清等神经系统症状,经一系列检查后考虑免疫性脑炎,给予甲泼尼龙2 mg·kg-1·d-1治疗,14 d后病情得到改善,随后甲泼尼龙逐渐减量,直至停药,患者相关检查结果及症状均恢复正常。ICIs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病例对研究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所致免疫性脑炎及其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4, 14(4):411-419.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05 CSTR:
摘要: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代表一种新兴抗肿瘤治疗策略,融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高度特异性和高细胞毒性药物的杀伤力。相对于传统化疗药物,ADC不仅能够精准识别肿瘤靶点,还能够实现药物快速传递到肿瘤细胞内,在降低全身毒副作用的同时提供更高的治疗效力。ADC已经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展现了出色的治疗效果,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本文就ADC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综述。
2024, 14(4):420-428.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06 CSTR:
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预后极差的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SCLC的同步放化疗及一线治疗依赖依托泊苷及铂类化疗药物,后线治疗的选择局限。近年来,免疫治疗在SCLC领域崭露头角,免疫联合化疗成为广泛期SCLC一线标准治疗方案。ASTRUM-005、CAPSTONE-1研究证实,斯鲁利单抗和阿得贝利单抗进一步延长了广泛期SCLC患者的生存期。抗血管治疗为SCLC后线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正在向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推进,并已在局限期SCLC中进行了探索。局限期SCLC治疗进展缓慢,胸部放疗的最佳时机、放疗剂量及分割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预防性脑照射在局限期SCLC中的作用受到了一些临床证据的质疑。Delta样蛋白3(DLL3)特异性双抗、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等药物不断涌现,有望给SCLC的治疗带来新突破;同时,SCLC分子分型的初步确定对于患者的精准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局限期SCLC免疫治疗模式的探索、新型免疫药物和不同的联合治疗策略正在SCLC人群中开展多项临床研究。本文综述了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2024, 14(4):429-435.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07 CSTR:
摘要:随着治疗的进步,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了明显延长,但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概率也随之升高。尽管手术和放疗等局部治疗方法仍是脑转移治疗的主要手段,但药物治疗脑转移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关注的重点,特别是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药物,如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已经在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疗效。此外,一些研究也显示,作用于其他靶点的药物,如抗血管生成药物、PARP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对脑转移也有一定疗效。
文志鹏,卢慧,李琴,聂佳丽,樊兴华,李琳,杨继红,李明,郑志昌
2024, 14(4):436-441.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08 CSTR:
摘要:自噬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代谢过程,主要负责蛋白质与受损细胞器的降解,并将分解产物用于细胞能量供应和蛋白质合成。细胞自噬水平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以适应外周环境,自噬过度激活或抑制会造成自噬水平失衡,进而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放化疗敏感性具有复杂的调控作用,而自噬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受到自噬泛素样结合系统的严密调控。本综述将总结近年来有关自噬泛素样结合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与放化疗敏感性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以自噬为靶点的肿瘤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与策略。
苏畅,徐康平,卢桂阁,胡倩宇,朱雪婷,王彩琴,贺怡子,曾若兰,李亚军,肖玲,周辉
2024, 14(4):442-447.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09 CSTR:
摘要:目的 探究卷柏总双黄酮(TBF)有效部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TBF有效部位对DLBCL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BF有效部位对DLBCL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转录组学测序并富集差异基因,初步探讨TBF有效部位抗DLBCL的作用机制;Western blotting验证TBF有效部位影响的信号通路。结果 TBF有效部位对DLBCL不同亚型细胞株的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可诱导DLBCL细胞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期。TBF有效部位主要对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产生影响。随着TBF有效部位浓度的增加,PI3K、AKT的表达量及p-PI3K、p-AKT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TBF有效部位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发挥抗DLBCL作用,为DLBCL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2024, 14(4):448-456.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10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C(KIF2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收集TCGA数据库及GEO数据库的GSE1456、GSE9195、GSE4922和GSE96058数据集中乳腺癌患者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鉴定关键基因KIF2C,预测KIF2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收集39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F2C蛋白的表达。采用qPCR和JESS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检测正常乳腺细胞MCF10A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T47D、SK-BR-3、MDA-MB-231、BT474中KIF2C的mRNA和蛋白表达。选取mRNA及蛋白均呈高表达的细胞株进行慢病毒感染沉默KIF2C,采用免疫荧光检测Ki-67表达水平,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在TCGA-BRCA数据库中收集到661个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DEG),与GSE1456、GSE9195、GSE4922和GSE96058数据集取交集后,得到37个表达有显著差异的乳腺癌复发相关预后基因。运用RAA算法鉴定出5个关键基因,并对其中的KIF2C进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KIF2C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qRT-PCR和JESS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乳腺细胞MCF10A相比,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KIF2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沉默KIF2C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使细胞周期S期受到阻滞。结论 KIF2C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KIF2C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4, 14(4):457-462.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11 CSTR:
摘要:目的 基于PD-1/PD-L1探究替雷利珠单抗对紫杉醇联合铂类一线治疗中晚期肺鳞癌的协同增效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中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应用替雷利珠单抗与紫杉醇联合铂类一线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按1∶1的比例选择60例紫杉醇联合铂类一线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毒副反应、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PD-1/PD-L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D-1、PD-L1),统计并比较两组远期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ORR及D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脱发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EA、CYFRA21-1、SCC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D4+水平和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PD-1、PD-L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协同紫杉醇和铂类一线治疗中晚期肺鳞癌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毒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D-1/PD-L1通路相关。
2024, 14(4):463-467.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12 CSTR:
摘要:目的 探究吡柔比星载药微球联合洛铂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洛铂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吡柔比星载药微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4.78%)显著高于对照组(65.2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OPN、TNF-α、TBil、AL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柔比星载药微球联合洛铂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可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2024, 14(4):468-473.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13 CSTR:
摘要:目的 研究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JAK2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接受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为JAK2V617F阳性MPN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的临床疗效,JAK2V617F突变负荷,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骨髓纤维化程度,骨髓形态学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PLT、HGB水平,MPN-10评分,MF分级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WBC、HC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细胞异常增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JAK2V617F阳性MPN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JAK2V617F阳性突变负荷,逆转骨髓纤维化水平。
2024, 14(4):474-478.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14 CSTR:
摘要:目的 观察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阿瑞匹坦、地塞米松、昂丹司琼、奥氮平四药联合方案的止吐效果及其对消化道症状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0月黄山首康医院收治的144例肺癌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含顺铂方案化疗。将144例肺癌化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对照组72例予以地塞米松、昂丹司琼、奥氮平三联方案止吐,观察组7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瑞匹坦行四联止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止吐治疗有效率,干预后不同阶段诱发性恶心、呕吐发生率,消化道症状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期、迟发期、持续期等不同阶段诱发性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消化道症状控制方面,观察组患者呕吐天数、补救性止吐人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止吐效果满意人数、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的非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瑞匹坦、地塞米松、昂丹司琼、奥氮平四药联合方案对肺癌化疗患者诱导性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可提高患者对止吐效果的满意度,且安全性良好,不增加非化疗不良反应风险。
2024, 14(4):479-488.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15 CSTR:
摘要:目的 利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阿贝西利、哌柏西利、瑞波西利、达尔西利治疗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6月12日。使用ADDIS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探索阿贝西利、哌柏西利、瑞波西利、达尔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之间的安全性差异,并对该类药物的血液毒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共5种干预措施,6 513例患者。对严重不良事件(SAE)进行分析,SAE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阿贝西利+内分泌治疗、瑞波西利+内分泌治疗、达尔西利+内分泌治疗、哌柏西利+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血液学毒性方面,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达尔西利+内分泌治疗、哌柏西利+内分泌治疗、瑞波西利+内分泌治疗、阿贝西利+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达尔西利+内分泌治疗、哌柏西利+内分泌治疗、阿贝西利+内分泌治疗、瑞波西利+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贫血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达尔西利+内分泌治疗、阿贝西利+内分泌治疗、哌柏西利+内分泌治疗、瑞波西利+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哌柏西利+内分泌治疗、达尔西利+内分泌治疗、阿贝西利+内分泌治疗、瑞波西利+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结论 阿贝西利+内分泌治疗的SAE发生率高于其他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内分泌治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发生率高于其他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内分泌治疗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其他CDK4/6抑制剂,单纯内分泌治疗的SAE和血液毒性发生率最低,但上述结果还需更多高质量的头对头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临床医生和药师应更有针对地使用CDK4/6抑制剂,并及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以最大限度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2024, 14(4):489-496.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16 CSTR:
摘要:目的 了解蒲公英防治肿瘤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00年1月1日—2023年11月24日收录的蒲公英防治肿瘤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发文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纳入中文文献663篇,英文文献120篇,年发文量呈总体上升趋势。中文文献提取作者698人、机构336个,英文文献提取作者317人、机构189个。提取中文关键词593个,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蒲公英、化学成分、乳腺癌、药理作用、用药规律;提取英文关键词337个,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apoptosis、dandelion、taraxacum officinale、activation、expression。结论 蒲公英防治肿瘤相关研究受到国内外的持续关注,中文文献研究热点为网络药理学、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等;英文文献研究热点为antioxidant、selective induction、hepatocelluar carcinoma等,总体来说临床研究较少,建议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的联系,着力转化研究,充分发掘中药的治疗价值。
2024, 14(4):497-502.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17 CSTR:
摘要:目的 建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合理评价体系,为评价PEG-rhG-CSF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 以PEG-rhG-CSF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等为依据,制定PEG-rhG-CSF应用合理性评价细则,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采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6月使用PEG-rhG-CSF的肿瘤患者进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结果 建立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在纳入的612份病例中,用药完全合理占28.76%,基本合理占55.23%,不合理占16.01%。结论 该院PEG-rhG-CSF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在给药时机、给药适应证、给药剂量上仍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需进一步改善。
2024, 14(4):503-507.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18 CSTR: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1例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TC化疗方案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药学监护要点。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卵巢癌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TC化疗方案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查阅文献,优化治疗方案,协助医生共同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患者接受升血小板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临床药师在患者治疗期间为其提供专业药学监护,协助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024, 14(4):508-511.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19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肿瘤内化疗解除气道梗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可靠方法。方法 报道1例CT引导经皮肺穿刺肿瘤内化疗解除气道梗阻的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阐述CT引导经皮肺穿刺肿瘤内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本例患者左主支气管梗阻解除,左肺复张,PS评分由3分改善至1分。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肿瘤内化疗解除气道梗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024, 14(4):512-515.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20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同时性多原发癌(MPC)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 以1例乳腺癌-直肠癌同时性MPC的病例报道为切入点,查阅文献,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结果 出现乳腺癌-直肠癌同时性MPC可能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先后接受乳腺全切术与直肠癌根治术,术后一直口服他莫昔芬(TAM)辅助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复查未见异常,病情稳定。结论 乳腺癌-直肠癌同时性MPC术后采用TAM治疗对乳腺癌的疗效显著,患者病情稳定无进展,但TAM对直肠癌的疗效有待进一步阐明。MPC的早诊、早治至关重要,可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024, 14(4):516-520.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4.21 CSTR:
摘要:呃逆是临床常见病症,在肿瘤患者中发生率可能更高,一般可通过去除诱因、药物治疗及物理疗法缓解。巴氯芬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药物,但不良反应较多。本文介绍了1例不合理应用巴氯芬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本日访问次数 您是第位访问者
肿瘤药学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