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14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4, 14(3).

      摘要 (3) HTML (0) PDF 1.11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 胃复方干预SGC-7901荷瘤裸鼠的血浆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

      2024, 14(3):261-270.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01

      摘要 (20) HTML (8) PDF 2.22 M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非靶标技术探索胃复方干预SGC-7901荷瘤裸鼠的潜在代谢通路,为研究胃复方的体内代谢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将胃癌细胞SGC-7901接种于6只裸鼠右侧乳垫处皮下,制备供瘤鼠模型。供瘤鼠瘤块长至10 mm×10 mm左右时,剥离瘤体进行鼠间传代接种,建立SGC-7901皮下移植瘤模型。将24只实验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胃复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对照组裸鼠每天给予0.2 mL生理盐水灌胃,胃复方高、中、低剂量组裸鼠每天给予0.2 mL相应药物灌胃,均连续给药14 d。通过祼鼠体质量、瘤体质量、抑瘤率分析干预效果,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标本。使用R程序包提取代谢物信息后,运用SIMC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在Metabo Analyst软件中筛选出意义最大的代谢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胃复方抑制肿瘤生长效果较好(P<0.05),抑瘤率为35.97%,其次是高剂量和低剂量(P<0.05),抑瘤率分别为30.29%、30.07%。给药14 d内,对照组裸鼠体质量均高于胃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第11天起,胃复方高、中剂量组裸鼠体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复方干预荷瘤裸鼠后,筛选出19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包括甜菜碱、葫芦巴碱、水苏碱、蛋氨酸亚砜、L-酪氨酸、2,3-二羟基-3-甲基丁酸酯、肌酸、鸟氨酸、L-脯氨酸、N-乙酰亮氨酸等,其中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通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代谢通路为3条关键代谢通路。结论 胃复方能抑制SGC-7901荷瘤裸鼠肿瘤生长,可能与调节体内氨基酸代谢通路有关。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CMIP促进人结直肠癌对阿霉素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2024, 14(3):271-277.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02

      摘要 (16) HTML (6) PDF 2.42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CMIP对人结直肠癌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淮北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CMI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MIP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CCK8实验检测人结直肠癌HCT116、HT29细胞株的细胞增殖活力,并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运用catRAPID omics v2.0网站预测CMIP的潜在互作靶点,通过Metascape网站对CMIP的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CMI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CMIP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过表达/敲低CMIP可促进/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过表达/敲低CMIP可促进/抵抗结直肠癌阿霉素耐药。通过catRAPID omics v2.0数据库共发现205个CMIP相关mRNA,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CMIP可能通过多种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介导结直肠癌阿霉素耐药。结论 CMIP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和阿霉素耐药,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 0+1
      • 1+1
      • 2+1
      • 3+1
      • 4+1
    • 信迪利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治疗贲门腺癌致免疫性心肌炎并文献分析

      2024, 14(3):278-281.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03

      摘要 (11) HTML (10) PDF 1.27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1例64岁女性患者因贲门腺癌行信迪利单抗(200 mg, d1)+奥沙利铂(200 mg, d1)+替吉奥(60 mg, bid, d1~14)的3周治疗方案。患者在第2周期治疗的第7天出现后背疼痛,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电图Ⅲ、aVF导联可见异常Q波,T波低平。经冠脉CT检查后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心病,诊断为免疫性心肌炎。停用抗肿瘤药物,给予甲泼尼龙治疗9 d后症状缓解,心肌损伤标志物明显下降。免疫性心肌炎是信迪利单抗罕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信迪利单抗时应密切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和患者的症状、体征。

      • 0+1
      • 1+1
      • 2+1
      • 3+1
    •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中miR-145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4, 14(3):282-288.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04

      摘要 (17) HTML (5) PDF 1.83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 Hp)相关胃癌中miR-14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2年12月接诊的86例胃癌患者,根据是否存在Hp感染将其分为两组,56例Hp阳性患者为观察组,30例Hp阴性患者为对照组。取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miR-145表达,比较两组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45表达量,比较不同病理特征Hp阳性患者的miR-145表达量。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CRP、TNF-α、miR-145对Hp阳性胃癌的诊断价值。Pearson分析miR-145与CRP、TNF-α的相关性。随访3年,比较存活组、死亡组miR-145表达量。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Graph Pad Prism 8.0绘制miR-145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生存曲线。结果 观察组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45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的Hp阳性胃癌患者miR-145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3~T4、Ⅲ~Ⅳ期Hp阳性胃癌患者miR-145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1~T2、Ⅰ~Ⅱ期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iR-145与CRP、TNF-α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493, P<0.05;r=-0.482, P<0.05)。ROC曲线显示:miR-145的诊断灵敏度(90.24%)、特异度(89.28%)明显高于CRP(75.82%, 76.28%)和TNF-α(77.37%, 78.17%)(P<0.05)。随访3年,86例患者无脱落病例,中位生存时间30.52个月,3年生存率为58.14%。存活组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45表达量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miR-145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高于miR-145低表达组(P<0.05)。结论 胃癌患者miR-145表达量较低,尤其是感染Hp的患者,miR-145表达量更低;Hp相关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炎症反应与miR-145表达存在一定关系,临床可通过检测miR-145表达量评估疾病进程和炎症反应,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miR-145低表达可能影响Hp相关胃癌患者疾病转归与预后。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1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治疗的综合药学照护

      2024, 14(3):289-296.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05

      摘要 (7) HTML (5) PDF 1018.32 K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1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mCRC)三线治疗的综合药学照护,为mCRC患者三线治疗的药学照护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以临床病例为依据,依托在线离线(O2O)药学服务新模式,对患者实施综合药学照护;结合mCRC患者三线治疗现状,探索药物治疗管理方法。结果 患者在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的协作下顺利完成3个周期的治疗,获得了实验室指标上的改善。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综合药学照护可以协助临床医师诊疗,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化和个体化,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目标。

      • 0+1
      • 1+1
    • 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观察白藜芦醇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影响

      2024, 14(3):297-303.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06

      摘要 (11) HTML (3) PDF 2.27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究白藜芦醇(Res)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CAC)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Vehicle)、低浓度Res组(Res low)、高浓度Res组(Res high)。利用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AOM/DSS)构建小鼠CAC模型,并分别给予Res和蒸馏水灌胃治疗。比较各组小鼠结直肠肿瘤数目和结直肠状态;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直肠组织环氧化酶2(COX-2)、Ki-67、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直肠组织TLR4、MyD88、NF-κB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Vehicle组小鼠结直肠肿瘤增多、结肠组织损伤严重,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直肠组织COX-2、Ki-67、TLR4、MyD88、NF-κB表达水平升高(P<0.05),IL-10、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Vehicle组比较,Res low组、Res high组上述指标均有所缓解,具有明显的Res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Res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降低结直肠炎症反应,抑制结直肠癌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从而减轻CAC小鼠肠道损伤。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综述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乳腺癌:过去、现在和未来

      2024, 14(3):304-313.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07

      摘要 (25) HTML (6) PDF 563.03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乳腺癌为全球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主要依据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激素受体(HR)的不同表达情况来划分其分子亚型,根据分型选择进一步诊疗方案。既往乳腺癌患者HER2诊断标准仅分为HER2阳性和HER2阴性,但随着治疗手段的发展和进步,HER2分型的细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HER2低表达这一概念也在2021年首次被引入乳腺癌诊疗指南。本文旨在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HER2低表达”乳腺癌亚型的临床特征,为乳腺癌的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生长分化因子15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4, 14(3):314-319.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08

      摘要 (10) HTML (2) PDF 741.88 K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尽管抑癌药物不断涌现,但肿瘤转移、耐药使MM的治疗仍面临严峻挑战。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包括β2微球蛋白(β2-MG)在内的多种MM血清标志物相关。GDF15可通过激活Akt/SOX2,并调控microRNA-143-3p/c-MET、Bmi-1/Bim来维持MM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GDF15还可通过参与调节MDR1和Bax/Bcl-2以促进MM耐药,并通过CXCR4/SDF1α促进MM转移,但其作用机制仍有待研究。本文对GDF15在MM各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归纳,并对GDF15在MM耐药、转移方面的深入研究进行展望。

      • 0+1
    • 小檗碱调节卵巢癌微环境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4, 14(3):320-326.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09

      摘要 (15) HTML (5) PDF 535.04 K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最具威胁性的疾病,其繁多的病因和冗杂的机制协同推进疾病发生,可凭借自身独特的微环境模式介导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全过程。现阶段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铂类化疗药物为主,但药物的副作用及多药耐药性导致复发率居高不下。为了探寻具有较少副作用或减少传统化疗药物副作用的新方法,研究者尝试在肿瘤诊治过程中采取中药联合治疗。经证实,中药单体可借助对微环境内肿瘤细胞、免疫细胞、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炎性介质及相应信号通路的调节来延缓肿瘤进展,发挥抑癌功能。小檗碱作为众多中草药所含有的一种常见活性成分,具有的肿瘤细胞敏感性使其通过不同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可逆转铂类耐药,降低卵巢癌的复发率。本文通过回顾文献,梳理和总结小檗碱作用于肿瘤微环境的实验研究,认为小檗碱能遏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主要依靠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改善炎性及缺氧微环境、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停滞;同时,对小檗碱在卵巢癌微环境中的作用位点和机制进行整合讨论,以期延伸对前沿药物研发的新思路,为卵巢癌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 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2024, 14(3):327-331.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10

      摘要 (30) HTML (6) PDF 456.60 K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骨髓抑制是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最常见、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作为一种预测、筛查、评估工具,骨髓抑制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可帮助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骨髓抑制高风险人群。本文整合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危险因素,总结骨髓抑制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验证方法、预测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存在的不足,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 >循证医学
    • VEGFR抑制剂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致出血风险的Meta分析

      2024, 14(3):332-338.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11

      摘要 (11) HTML (3) PDF 1.35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出血风险。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VEGFR抑制剂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临床试验。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VEGFR抑制剂与安慰剂或其他抗肿瘤药物的出血发生率。结果 与安慰剂或干扰素相比,VEGFR抑制剂的出血发生率显著升高[14.6% (258/1 769) vs. 3.4% (52/1 545), RR=5.19, 95% CI (3.79,7.12), P<0.000 01];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相比,VEGFR抑制剂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17.0% (106/622) vs. 4.6% (29/635), RR=0.23, 95% CI (0.15,0.36), P<0.000 01]。结论 VEGFR抑制剂用于转移性肾细胞癌有导致出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但其出血风险低于mTOR抑制剂。对于有出血风险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临床应谨慎使用VEGFR抑制剂。

      • 0+1
      • 1+1
      • 2+1
      • 3+1
      • 4+1
    • >药品安全数据研究
    • 基于FAERS数据库的PD-1/PD-L1抑制剂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信号分析

      2024, 14(3):339-349.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12

      摘要 (18) HTML (5) PDF 903.43 K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挖掘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信号,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和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提供导向和参考。 方法 提取美国FAERS数据库2012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MHRA综合标准法、贝叶斯置信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展开信号检测,应用标准MedDRA分析查询(Standardized MedDRA Queries,SMQ)在特定“免疫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广义检索irAEs信号,分析四种PD-1/PD-L1抑制剂导致irAEs的共有特征。 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不良事件报告数最多且逐年增幅最大,不良事件患者中男性群体和老年群体占比较高,且主要临床结局为其他严重的重要医疗事件、住院和死亡。信号检测结果显示,四种PD-1/PD-L1抑制剂共检出23个irAEs信号,包括脑炎、重症肌无力、甲状腺疾病、类天疱疮、结肠炎、肌炎、肝炎、暴发性1型糖尿病等,累及11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其中年龄差异性信号较多,主要表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肌炎、心肌炎在老年群体中高发。 结论 PD-1/PD-L1抑制剂irAEs信号累及SOC范围较广泛,建议临床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尤其需要关注老年群体的用药风险,加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早期管理和迅速评估;注重中国用药群体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挖掘其不良反应特征,不断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我国临床安全、合理使用PD-1/PD-L1抑制剂。

      • 0+1
    • 基于OpenVigil对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不良事件的信号挖掘与分析

      2024, 14(3):350-359.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13

      摘要 (12) HTML (7) PDF 559.49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两种多激酶抑制剂进行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挖掘和分析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OpenVigil 2.1数据库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的ADE报告,时间截至2022年第2季度。使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法(PRR)和综合标准法(MHRA)进行信号挖掘,评价ADE信号特点。结果 收集到索拉非尼ADE报告11 391例,瑞戈非尼4 941例。ADE信号929个,其中索拉非尼579个,瑞戈非尼350个。索拉非尼报告数最多的是腹泻,有1 363例(11.97%),关联性最强的是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产生的蛋白升高(ROR=502.46, PRR=502.064),瑞戈非尼报告数最多的疲劳,有598例(12.1%),关联性最强的是掌跖角化病(ROR=185.378, PRR=185.08)。索拉非尼ADE信号累及系统器官分类(SOC)为25个,瑞戈非尼22个。索拉非尼药品说明书未载明的ADE信号有2种,瑞戈非尼3种。结论 索拉非尼与瑞戈非尼作为结构相似的抗肿瘤药物,筛选得到的ADE信号大多重叠,在报告数、涉及系统器官和关联强度上发现新信号,提示临床使用需注意相关ADE。两种药物ADE信号报告数和关联强度的差异可为其临床使用提供参考,建议临床根据信号偏倚合理使用。

    • >药学服务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贝林妥欧单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现状分析

      2024, 14(3):360-367.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14

      摘要 (13) HTML (5) PDF 1.59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近10年贝林妥欧单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现状、趋势及热点。方法 检索CNKI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14—2023年收录的贝林妥欧单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6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CNKI数据库共纳入中文文献8篇,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因纳入文献数量不足,未能进行可视化分析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纳入英文文献784篇,涉及62个国家、331个机构。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Elias Jabbour,共37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共454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共97篇。排名第1的高频关键词为微小残留病灶,关键词突现显示目前儿童仍具有突现性。共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中,有4篇报道了贝林妥欧单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共被引文献以关键词聚类形成8大主题,目前比较活跃的聚类是儿童和酪氨酸酶抑制剂。结论 近10年贝林妥欧单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在儿童群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的研究热点仍是儿童群体,未来的研究趋势为贝林妥欧单抗与奥加伊妥珠单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联合用药。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我院新型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及用药分析

      2024, 14(3):368-372.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15

      摘要 (20) HTML (6) PDF 466.00 K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汇总。结果 共抽取1 411份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116份,不合格率为8.22%。不合理医嘱主要为超说明书用药(包括适应证、剂量及溶媒选择等应用不适宜)、未注明基因检测结果、预处理不到位和联合用药不适宜。结论 我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存在不合理情况,临床药师和医师需共同努力,促进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

    •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用药科普干预及效果评价

      2024, 14(3):373-377.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16

      摘要 (11) HTML (4) PDF 496.19 K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用药科普干预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0年4月—2021年6月住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用药科普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后第6个月Morisky用药依从性调查表评分,出院后第1、6个月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达标率,术后1年肿瘤复发情况及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用药依从性调查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第6个月复诊时用药依从性调查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复诊时血清TSH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第6个月复诊时血清TSH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未出现肿瘤复发情况,且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临床用药科普干预,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清TSH水平达标率,并降低肿瘤复发和药物不良反应。

    • >病例报道
    • 1例复发卵巢癌心包转移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4, 14(3):378-382.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17

      摘要 (23) HTML (5) PDF 949.35 K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卵巢癌转移主要以盆腹腔广泛种植为主,心包转移极其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54岁卵巢癌复发罕见心包转移患者,通过及时心包穿刺引流心包积液及适时化疗干预缓解症状,避免心包填塞,从而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获益。本文结合此病例复习并讨论相关文献,为卵巢癌罕见心包转移提供临床数据及治疗经验。

      • 0+1
      • 1+1
    • 奥希替尼致间质性肺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4, 14(3):383-386.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18

      摘要 (12) HTML (15) PDF 1.19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1例65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9外显子缺失突变(E746_A750del)的右下肺腺癌患者,在服用奥希替尼100天后出现间质性肺病。停药后给予吸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尝试使用盐酸厄洛替尼片,未再发生间质性肺病。

      • 0+1
    • >肿瘤护理
    • 成人脑胶质瘤患者症状群、症状困扰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 14(3):387-392.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24.03.19

      摘要 (10) HTML (4) PDF 519.21 K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成人胶质瘤患者术前和术后症状群变化特点,并分析引起症状群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81例脑胶质瘤患者,参考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BT)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症状群进行调查,并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将严重程度评分≥5分的患者作为严重组,<5分的患者作为非严重组,进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症状群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一般症状群中,术前发生率最高的为苦恼,严重程度评分最高的为疼痛;术后1周发生率最高的为疼痛,严重程度评分最高的为嗜睡;术后1个月发生率最高的为疲乏,严重程度评分最高的为不安。脑肿瘤特异性症状群中,术前发生率最高的为癫痫,严重程度评分最高的为注意力不集中;术后1周发生率最高的为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程度评分最高的为半边身体虚弱无力;术后1个月发生率最高的为腹泻或便秘,严重程度评分最高的为注意力不集中;干扰项目中,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一般症状群和脑肿瘤特异性症状群干扰患者最多的均为情绪。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胶质瘤患者家庭收入<6万元/年[OR=3.299, 95% CI (1.103,9.872)]、肿瘤病理分级Ⅲ~Ⅳ级[OR=3.349, 95% CI (1.198,9.363)]及KPS评分≤70分[OR=3.234, 95% CI (1.155,9.057)]是症状群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应结合脑胶质瘤患者症状群在不同治疗阶段的轨迹变化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应对存在症状群加重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重点关注。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我要投稿 杂志简介 杂志简介 二维码
TOP
×
《肿瘤药学》
《肿瘤药学》编辑部打假维权声明